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聚焦东软
【团队】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工作室——堰影传媒工作室采访
2018年8月22日 :品牌发展部

走进堰影传媒工作室,你会感觉走进了一个电影拍摄的场景,又好像走进了一间有格调的咖啡馆。射灯、绿植、手工艺品……点缀在工作室的各个地方,营造出别样的韵味。细节之处见真章,能够将工作室布置得如此温馨的老师和同学,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工作室内景

在这里,你能做什么?

堰影传媒工作室坐落在学院数艺系办公楼的顶层,责任老师是付一君老师,雏形是数字艺术系数字媒体团队的学生助理团队。工作室最初的想法是服务于专业,把专业做好、做大。在付老师详细的规划下,工作室日趋成熟,工作内容也从专业服务演变为创立自己的平台和国家级的原创项目的培育等内容。目前,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具体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专业服务方面主要为学院、数艺系拍摄宣传视频和专业团队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第二部分在系部与学院工作方面拍摄学院重大活动的视频和后期制作;第三部分产学项目合作的板块,则是与都江堰政府强强联手,进行都江堰的地方宣传合作;第四部分原创项目方面,工作室致力于挖掘有底蕴的传统文化,为其量身定制影视宣传片和纪录片等内容。

工作室的“那些年”

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繁杂的项目一开始并不是在工作室完成的。最初的工作室,就是老师的办公位,老师只能在自己的座位上为学生答疑解、布置工作。随着数艺系办公楼的搬迁,经过两次的位置调整,才有了现在的堰影传媒工作室。

工作室越变越大,而成员却原来越少。这是付一君老师对专业度的追求。“在20169月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学生一共有32人,老师只有我一个。等到2016年下半年,就缩减成了15人。如今,工作室的成员20余人,都是来自于动画(影视制作)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工作室在对学生的招录上严格把关,大多数采用教师和学生推荐的方式进行,成立近三年来,只进行了一次公开的招录。”

工作室指导教师-付一君

这是一个只谈专业的地方

现在整个工作室的师资队伍上有八位教师,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讲师六人的师资配比,每位老师可以负责指导2-3名学生配备相关的工作,学生得到的指导与课堂上相比,只增不减。并且教师队伍涵盖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在工作室的学习机会,就是一部大戏啊!

“只有专业最优秀的同学才能在这里留下来。”付老师说,这里汇集了好几个专业考试第一的同学,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匹配工作室的专业要求和工作强度。

作为一个专业取胜的工作室,每周还会定期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很多想法也在交流中自然浮现了。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工作室也常常会给学生们开设一些讲座,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堰影工作室最为强调的是在项目中学习,奉行“简单、务实、团结、有效”四个方针开展相关的工作。

近乎完美的管理制度

在工作室入口的一个小黑板上,贴满了学生们的成长档案,这个档案建立于他们刚加入的那一天,后期一直跟踪每位成员,记录着他所做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在项目的后面,也会写有老师对该学生在本次项目中的一些建议。这是一个督促彼此进步、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用直观的方式记录每一个同学的成长,看见自己的点滴进步。

工作室要求学生每天签到并且定期开会,如果有两次任务没有完成或是两次无故缺勤,那么工作室就会对其进行劝退,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样近乎残酷的管理制度下,每个人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自我有要求,才是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工作室的学生分为新媒体、视频拍摄、视频剪辑三个组,每个组里由项目经验丰富的人担任组长(一般是大三、大四的学姐、学长)。工作室里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名老师专门负责,在项目的进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两层管理制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每周五中午是工作室定下的“吐糟大会”时间,在一周一度的大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和意见,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都像朋友一样相处,共同进步。工作室还摆放着意见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放在里面,随时给老师反馈。

他们的成绩

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专业化的训练,实验室里的各路“大神”能力见长,工作室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番成就。在2017年,在第二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比赛中,全国参赛600200只队伍,工作室老师带领学生获得二等奖;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新片场全国微电影比赛二等奖……负责人付一君老师也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影视学会“首届高校影视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教师论文一等奖。相信在未来,他们还会参加更多的比赛,为学院带来更多的荣誉。

大好前程

工作室目前也在影视航拍方向开辟空间,工作室共有5台航无人机,3名学生专门学习航拍相关的知识。而推广传统文化的原创项目,也在朝国家级课题方向发展。

对于工作室的未来计划,付一君老师表示希望老师能在工作室里做专业的研究、学生能在项目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高效的运作模式。未来的堰影传媒工作室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