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教育在线】成都东软学院开展关于“课程思政”思考的专题讲座
2019年5月23日 编辑:品牌发展部 来源: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10日下午,成都东软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题讲座。讲座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后称思政部)老师邬婷主讲。

成都东软学院思政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若干问题进行了三大思考。

第一大思考: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它是一门或一类特定课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化,其作用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并且这两个共同的关系都有机的融合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基础之上。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做过重要讲话:“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的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大思考:“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第一,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课程思政教育;第二,立足办学特色拓展通识课程思政内涵;第三,立足学科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第四,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借鉴上海方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经验,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学校还可以强化“两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即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最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大思考:“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路径上,抓住“一个点,八个字”。一个点:引导大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八个字:“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并最终达到四点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创新思维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和注重实效原则。

在实施上,“课程思政”的深入可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体系设计,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教育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第二步——制度保障,即建立一个常态化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第三步——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第四步——教材建设,规范教材选用制度,抓好教材建设管理;第五步——资源建设,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加强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第六步——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要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各高校应开设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明晰专业思政途径与方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原文链接:http://sichuan.eol.cn/sc_school/201905/t20190522_16599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