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总览
成都东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21年,成都东软学院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四川省第一所通过该项评估的民办高校。
成都东软学院
近日,我们开设“东软风采录”系列报道,对话学校的优秀师生,介绍学校的“王牌学院”,全面认识学校的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今天,我们将对话成都东软学院2019届毕业生朱浩天。
成都东软学院2019届毕业生朱浩天
毕业后入职中青网,成为“讲好故事”的新闻人
朱浩天,今年29岁,是成都东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毕业后就入职于中国青年网,成为了一名编辑记者。
回忆起毕业时选择就业的心路历程,朱浩天谈到,是因为自己一直对媒体行业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中青网能给他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毕业时,就想进入好的媒体平台,创作出优秀的新媒体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于是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工作5年来,朱浩天采写、编辑超2000余篇稿件,350余篇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还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多个重大主题活动;2021年,朱浩天荣获中国青年报社“2021·视觉锤”最佳融媒创新奖,此外,他还被多次经邀请赴外部单位进行网评授课;连续4年收到来自相关部门、企业的感谢信;由他参与策划、运营的中青报·中青网“大思政课”云平台入选了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并获得了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奖项。11月7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中青报·中青网“大思政课”云平台还荣获应用创新三等奖。
在中青网工作期间,朱浩天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职场上也“小有成就”,但他的志向不止于此,“作为一名记者,我的目标是能够采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把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更好地进行展现和传播,去影响和推动时代进步,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
从学校媒体起步,通过实习找到职业方向
而谈到自己选择媒体行业的初衷,朱浩天表示,这与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实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朱浩天在学校的时候,认真学习、踏实肯干。通过学院独特的产教融合模式,参与了多个实践项目的制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专业学习中,他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专业资源与教师资源,帮助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专业教师的指引下,他也逐渐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初步认识,也由此接触到了不少新媒体工作的实践锻炼机会。
“其实在入学前我就对大学有了规划,想要加入一些学生组织去锻炼锻炼,为以后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抱着这种想法和规划,朱浩天加入了数字艺术系(今为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也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新媒体的“世界”。大一时,他就参与运营了系团委的新媒体账号,大二时就成为了宣传部部长,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将专业所学充分应用到系团委的新媒体运营工作中,其宣传效果在校园内一直排行前列。“也是在这一年,随着专业课的深入,我对于所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下定决心要学好专业所学,将专业技能用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
在大三的寒假,朱浩天突然收到了来自学校团委的好消息,通知自己被选拔去团中央进行实习,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所在系部的大力支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导老师都鼓励他在项目中去锻炼。这个机会让朱浩天得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在这里,朱浩天不仅学习到了前辈们丰富的媒体运营知识,还懂得了媒体人肩负的时代责任与社会担当。实习期间,他参与了多个新媒体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深刻理解了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技巧。这一阶段,他见证了新媒体内容的巨大影响力,当一条推送让粉丝量激增时,他深刻感受到了大平台的魅力。而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更是让朱浩天感受到了身为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这段实习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坚定了我投身媒体事业的决心。”
“我的成长路径是学院培养机制的集中体现,教学项目、实践学期、工作室、学生团队这些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为之后的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朱浩天回忆起那次宝贵的实习,他总是流露出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无论是我的专业老师、辅导员、团委指导老师和工作岗位上的导师,都发自内心地为我创造机会,感谢他们,我也会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原文链接: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iosapp&eid=TpmY10qkHxWH90qSdq8Jkw==&channelId=null&userId=NDk5MTQxMTU=D×tamp=17315744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