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2025年四川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
2025年4月8日 编辑:品牌发展部 来源: 文/品牌发展部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民办学校紧握科技、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民办教育创新发展路径,4月8日,2025年四川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静,四川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唐磊,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我校校长张应辉出席会议,会议由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陈旭辉主持。

本次大会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承担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彰显民办教育改革创新力量。会议围绕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展开深入探讨,为四川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石静副厅长在致辞中强调,民办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度融入教育强国强省建设战略布局。她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政治引领,把牢党建工作定盘星;第二,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第三,完善治理体系,构建现代治理新格局;第四,扛起时代使命,彰显服务大局新作为。她指出,民办学校应当以质量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通过合理确定办学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等举措,精准满足社会需求,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贡献。

大会上,刘林会长以《建设教育强国战略下民办教育发展的突围与超越》为题,从战略高度深入剖析了民办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要深刻理解强国建设顶层设计,正确认识民办教育政策底层逻辑。民办教育须巩固政治属性,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人民属性,以规范办学行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强化战略属性,通过多样化服务助力国家战略需求,如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二是要全面研判内外部环境,精准把握民办教育市场走向。面对学龄人口波动,民办教育需以“危中寻机”视角重构发展模式;适应教育需求分层(如素质化、个性化需求“升”,传统规模需求“降”),开辟差异化赛道;平衡先进技术“应用”与“伦理约束”,激活教育新动能;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同时借力国家重点项目(如“双一流”建设),提速发展进程。

三是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探索民办教育发展新路。民办教育应强化体制机制优势,传承百年民校基因;聚力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教学与管理水平;树立底线思维,统筹风险防控与稳中求进;革新学校文化与教育理念,以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

张应辉会长作题为《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民办教育的创新机遇》专题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正在深刻改变教育领域,学习本质、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角色需要向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型。

他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民办教育的影响: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开源特性推动了行业进步,降低了创业门槛,在技术、商业和产业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人工智能时代促使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知识获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呈现新特点;三是人工智能时代为民办教育创造了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教育教学革命,促进知识平权,实现学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他强调,AI不仅是工具,更是重塑教育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民办教育需抓住技术红利,坚守育人本质,以开放创新融入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特色发展”转型,为建设教育强国强省贡献民办教育的力量!

会议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学界及业界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专题展开深入交流。

唐磊处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内容充实、成果丰硕,与会各方围绕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他强调,建设教育强国任务紧迫,民办教育是教育现代化、满足群众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既需“破界”突围,打破传统教育边界以创新驱动服务国省战略,更需“守界”自律,严守公益底线与法律规范。针对民办教育发展,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准确把握形势任务。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夯实基础教育、做强高等教育。

二是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要及时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切实将成果转化为推进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有效举措和生动实践。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协会要搭建沟通平台、当好参谋助手、创新服务方式。要以会议为新起点,推动四川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省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作贡献。

未来,我校将深入学习本次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东软力量。

责任编辑: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