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总览
2002年,怀揣教育梦想的张应辉从湖北来到成都都江堰市,他与团队躬耕不辍,在青城山脚下建起了一座高规格、现代化的民办高校——成都东软学院。多年来,这所高校为各行各业输送着大量高新技术人才。
自2018年当选成都市人大代表以来,张应辉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和专业学者的双重优势,聚焦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产教深度融合等领域,提出许多建议。同时,他积极参与民生调研等社会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民心代言人”。回顾两届市人大代表的履职过往,张应辉深情表示:“在履职的每一天,我的社会责任感都在不断增强。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激励着我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01心系民生
校内校外“两头忙”
从成都市区驾车出发,沿绕城高速驶向城西,经立交桥转入成灌高速,很快便能抵达位于青城山脚下的成都东软学院。在采访前,当谈到“来时的路”。张应辉脸上笑意更浓,自豪之情也愈发明显。他说:“成都绕城高速并接成灌高速的建议,当年就是由我领衔提出的。这段交通枢纽修好后,我时常会去看看。每当看到无数车辆在这条成都市区与都江堰的交通‘大动脉’上往来穿梭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成都绕城高速并接成灌高速的建议,只是张应辉担任人大代表期间提出众多建议中的一项。自2002年创办成都东软学院以来,这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在校园与社会间奔走不停:在学校,他潜心办学,狠抓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推进建设,为社会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校外,他积极投身各项社会事务当中,先后担任都江堰市、成都市两级人大代表,以及四川省党代会代表。
在位于成都东软学院不远的代表之家,老百姓常常可以遇见这位气质儒雅的校长。哪里的排水沟堵了,老百姓会找张应辉反映;哪里的交通不便,居民也会找张应辉倾诉……无论大事小情,张应辉都会认真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有困难找张代表”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对此他坦言:“民生无小事,能为大家办实事,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来源。”
02办好教育
两个身份的“跨界互补”
今年大年初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横空出世,掀起了观影浪潮,创造出超150亿元的票房“神话”。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部“成都造”动画大片的制作团队里,活跃着数十位成都东软学院师生的身影。“成都东软学院有几十位老师和学生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除策划和发行端外,影片的其他创作流程都有我们东软人的参与。”谈及《哪吒2》,张应辉言语中满是自豪,既为 “成都造” 动画电影的卓越成绩而骄傲,更为自己的同事和学生们感到自豪。
“人大代表与高校校长这两个身份,其实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全,跨界互补的。”张应辉认为,高校校长与人大代表这两个身份并非割裂,而是产生了奇妙的 “双螺旋” 协同效应,让他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履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经验,都成为他把控高校发展方向与优化教学内容的精准指引。
近些年,成都东软学院聚焦动画制作、数字文创等相关产业链教育,大力投入资源,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早在《哪吒2》之前,成都东软师生就参与了国内多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其中两部电影票房过亿。如今,在数字文创领域,来自成都东软学院的骨干人才层出不穷,不仅打响了学院的师资品牌,更为“成都造”数字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成都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城。《哪吒2》的爆火,不仅彰显了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雄厚实力,更展现出天府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张应辉感慨道,能够在这座城市中同时担任人大代表与高校校长,既是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中探索,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育人才,为城市民生建设献良策!”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qh8BAO-ybDGKS7Zk79rLw